位置: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当前快讯:「评论员观察」答好新长征路上的“三问”答卷

2023-03-28 09:36:37 来源:天眼新闻

一千个项目停留在图纸,抵不上一个工程节点的突破。我们必须警醒,如果没有一个持续快速的实物工作量增长期,就不会有优质高效的高质量发展期。只种树不成林,只开花不结果,历史不会答应,人民不会答应。

轻轻三问,振聋发聩,火花飞溅。

3月21日,2023年全省项目观摩暨“四新”“四化”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大会总结会召开,在这场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开至县级的大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向全省党员干部发出干事创业灵魂三问。


(资料图)

一问:“主要领导是否真正带头?”

二问:“项目是否真正落地形成实物工作量?”

三问:“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在真正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实际困难?”

三个问号,联结起一个政党为人民干事创业的情怀源流和前行路标。回首来路,我们感恩奋进、苦干实干战胜诸多风险挑战,开创了与全国一道同步小康的人间奇迹,瞻望前方,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巨轮正航行在前所未有的“开阔水域”,如何尽锐出击打好项目建设大会战,每一个贵州党员干部都应扪心自问:

是否仍有一种追赶跨越的紧迫感,只争朝夕干?!

是否仍有一种知重负重的使命感,担当尽责干?!

是否仍有一种建功有我的荣誉感,脚踏实地干?!

江河奔流,蜿蜒曲折,不遇险滩难以激越起美丽的浪花;群峰耸峙,绵延纵横,若无苍翠点染何来神居胸臆。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三问”入木三分,是触及心灵、令人警醒的响鼓重槌;“三干”醍醐灌顶,是砥砺前行、击鼓催征的奋斗强音。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上奋力奔跑,每个人都是主人翁,每个人都是追梦者,全省上下特别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深刻反思、主动作为、积极行动。

一 

只争朝夕干,以“无我之境”回答“主要领导是否真正带头”之问。

一个地方的跨越发展,总是在不断解放思想、拉升标杆、奋发作为中实现的。问各地各部门“一把手”是否真正带头,外在表现是看是否靠前指挥、带头冲锋,本质是看是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里,贵州从经济洼地到精神高地,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从筚路蓝缕到家和业美,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齐心协力战胜了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这些生动实践证明,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始终是推动贵州改革发展的力量源泉。主要领导能不能带头解放思想,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往小处看,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推进成效,往大处看,甚至影响一个地方发展的未来走向。

从这次观摩中,我们看到了各地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火热场面,看到了各级干部激情干事、拼搏奋进的精神状态。从全省看,不可否认面临结构性矛盾、能动性欠缺、深层性挑战等问题。其中既有外部因素影响,也囿于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工作标杆不高、进取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存在“守摊心理”,满足于和自己比、和过去比;抱有“中游心态”,竞争意识不强,看不到自己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甚至发展得更快更好;固守“中庸思想”,缺少对标提标、再攀高峰的信心决心。凡此种种都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的“拦路虎”,必须坚决予以克服。

当前,贵州融入新发展格局蹄疾步稳,渐入佳境,伴随政策集成效应释放,重大战略叠加发力,新增长点积厚成势,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正当其时。机遇千载难逢、稍纵即逝,是创造“贵州震撼”,还是留下“历史遗憾”,就看“一把手”,带不带头干。

思路决定出路,主要领导必须“挂帅”又“出征”,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于更大的格局、更高的平台上立标杆、争先进、树品牌,在认识上高一层、学习上深一步、实践上先一着、解题破难中好一筹,靠前指挥、带头冲锋,拧紧发条、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把各项工作往前推往前赶。

二 

担当尽责干,以“抓铁有痕”回答“是否真正落地形成实物工作量”之问。

实物工作量是经济活动中可以被直接衡量的量值,省委主要领导对“实物工作量”这一概念的强调也代表着重实干、看实绩的发展导向。

重大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短期看,形成实物工作量的过程中有大量资金流入,支撑企业运行,创造就业岗位,长期看,实物工作量能够凸显高质量发展主题,打造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

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2月初,随着贵安新区网易数据中心项目动工建设,全省68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767.67亿元,其中“四化”项目564个,基础设施项目88个,民生工程35个,项目和资金共同构成了形成实物工作量的潜在支撑。

过去,三线建设的火热矿井下,来自天南地北的煤矿工人喊出“不想爹不想妈,挖不出煤不回家”的豪壮号子;“时代楷模”黄大发发出“要想吃上白米饭,就是要拿命去换”的铿锵誓言……“江南煤都”是挖出来的,“绝壁天渠”是凿出来的,“中国数谷”是创出来的,“高速平原”是拼出来的。

一千个项目停留在图纸,抵不上一个工程节点的突破。我们必须警醒,如果没有一个持续快速的实物工作量增长期,就不会有优质高效的高质量发展期。只种树不成林,只开花不结果,历史不会答应,人民不会答应。

全国两会把今年国家经济增长目标定位5%左右,我省定的全省经济增长目标是6%左右,充分说明这个目标是符合国家层面整体考虑的,也是符合我省发展实际的。把目标定高一点,把困难想深入一些,以“实”铸势,以“效”促改,推动项目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才能逐步具备“摘果”的条件,进而不断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方法决定效果,各级党员干部要强化“以时时放心不下、事事紧抓不放”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聚焦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入园率和投产率,切实做到盯紧榜样找差距、对标先进学方法,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在数字经济、重大基础设施、新能源等项目中形成看得见的实物成效。

三 

脚踏实地干,以“踏石留印”回答“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在真正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实际困难”之问。

两天时间,纵览13个现场观摩项目,9个都与磷相关,其中10个民间投资占比100%,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答卷”可圈可点:全国4/5的湿法净化磷酸在贵州生产、全国每三辆电动汽车就有一辆与贵州有关……

只有明媚的阳光才能哺育争奇斗艳的花朵,同样,只有优良的发展环境才能“有凤来仪”“百鸟争鸣”。项目观摩,既是对项目突破检阅,也实为各地落实稳商、护商、安商政策成效比拼角力鼓劲。

从招引到落地,从对接到服务,从青涩到成熟,一个项目的良性成长胜过一百套编织的招商说辞,深嵌其中的“全过程服务、全要素保障”工作理念,更激发起一批批行业领军企业落地聚集发展,相互延链补链强链——

行业巨头来了,“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投资162亿元落子贵州;比亚迪在贵阳、贵安布局两个动力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组成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之一……

上游供应商来了,中伟股份、邦盛新能源材料、裕能新能源、盛屯新能源等一批企业相继扎根贵州,依托资源优势,聚力电池级磷酸铁、磷酸铁锂生产研发,多条生产线达产达效……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过去发展的每一点成绩都是干出来、拼出来的,要实现更大目标,唯有更加坚定坚决地真抓实干。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看到,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没有任何骄傲的资本,与人民期待相较,我们没有任何懈怠的借口。

作风决定成败,细节决定胜负。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调查研究督责问效,决策了就动手,上马后不松手,不干成不放手,扪心自问政策吃透了没有?突破口选准了没有?优势发挥了没有?制约瓶颈破解了没有?围绕“三资”发力了没有?

“六个有利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的评判标准,凡是不利于发展的就坚决改、彻底改,凡是有利于发展的就大胆试、大胆闯,千方百计争空间、争项目、争要素、争份额,一门心思比速度、比环境、比质效、比干劲,将战略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切实打通项目落地“中梗阻”,推动项目按时建成投产达产,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发展检验的实绩。

四 

这是一个无比沸腾的时代,历经“黄金十年”如火淬炼,贵州各项事业大踏步前进,经济总量跃上2万亿元台阶,已然打破“先天”要素禀赋、信息交通比较劣势或地理位置的樊篱,具备向更高目标发起冲刺的基础。

新发展格局视域之下,“一带一路”建设翩然起舞,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精妙落子各竞风流,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引领下的区域竞合之势凸显,贵州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这是一个高扬理想的时代,从60、70、80年代那个苦难与思想交映、烟火与诗情迸发的岁月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代人,已经走上了引领高质量发展新跨越的重要岗位,成为肩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率军者披坚执锐,执戈者战不旋踵。由冬入春,省委主要领导密集下沉各市州调查研究精准把脉,征衣不解,省党政代表团开赴广东、广西两省区学习考察、交流合作,就是为了“外学内看”找差距,“对标提标”谋共赢。

抓住一次机会,就搏得一次跨越;失去一次机会,就会落后一个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为新征程上的贵州赋予全新战略和定位、带来重大历史机遇、寄予殷切厚望。时与势容不得我们等一等“不进”,不允许我们歇歇脚“慢进”,鼓舞着我们大踏步“精进”。

“幸福不会天上来,要靠双手去创造!”“时代楷模”文朝荣写在日记里的这句自省,鼓舞着海雀振翅翱翔;“功劳都是党和人民的,一代人把一代人的事儿办好了,我们这个国家就会越来越兴旺!”水钢原总工程师黄震泽的心语,激励着水钢再攀新高。

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党员干部始终是引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绝非一路坦途,注定充满挑战,尤其考验我们对事业的信仰,尤其考验我们对脚下这片土地是否爱的深沉。

巍巍娄山,齐抒壮志;磅礴乌蒙,共鉴雄心。把“三问”熔入灵魂,将“三干”付诸实践,阔步贵州新时代长征路,迎着风雨战、面对问题战、抢抓机遇战,历史的丰碑终将镌刻我们的胆识、我们的开拓、我们的无我境界,人民的笑脸终将铭记我们的奉献、我们的赤诚、我们的辉煌事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马刚

编辑 王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