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资讯 > > 正文

六名警察当街施暴,得知受害者为领导夫人后,才不情愿的道歉

2023-08-29 01:34:52 来源:互联网

“请停止你们的行为,这位女士可是省政法委员会黄副主任的配偶,你们怎么敢对她施以暴行!”


(资料图片)

事情发生在2010年6月23日的上午九点多,在湖北省省委的大门口前,六名身材魁梧高大的男子居然包围了一位年事已高的女性,对她进行了殴打。尽管旁观者多次阻止,他们仍然没有停止手中的暴行。

事后,他们居然声称自己是便衣警察,是为了维护现场秩序而行动。但是,警察为何会对一位前来拜访的脆弱女性采取暴力行径呢?

陈玉莲从昏迷中苏醒,环顾四周的环境,发现自己已被送至湖北省信访中心。她轻轻挪动了身体,深吸了一口气,她的伤口在稍有动作时会带来剧痛。

注视着门外的两名警察,陈玉莲回想起刚刚发生的遭遇,她居然在省委大门口遭到六名男子的殴打,现在她感觉身体极不适,急需就医。

飞来的横祸

本来,陈玉莲今天有事需要与社政法委的领导商讨,他们约定在今天上午九点半会面。

然而,她却在大门口被截住,哨兵误以为她是不明身份的人,因此将她拦截下来,并要求她给领导打电话确认。在领导同意后,才会放行她。陈玉莲意识到必须按照规定办事,于是拿出手机拨通了电话。

正当此时,突然有六名男子冲至陈玉莲面前,其中一个光头男子戴着金链。这几名男子甚至未等陈玉莲询问来意便毫不客气地用脚踢飞了她的包。

陈玉莲还未理解眼前状况,便遭遇了男子的拳击。这几名男子力量惊人,每一拳降下,陈玉莲脑袋震荡,头上戴的帽子也随之被打飞在地。

表明身份却依旧被打

陈玉莲感到极为委屈,她不过是前来拜访朋友,却意外在省委大门前遭人袭击。她亮出身份,控诉那群人凭什么对她动手。

然而,意外的是,对方并未被吓住,反而一脸漠不关心的表情,仿佛陈玉莲只是在哄骗他们一样。几名人包围陈玉莲,不断对她进行拳打脚踢。

在此期间,许多人见状难以忍受,纷纷上前劝阻,然而光头男以威胁的口吻将他们逐出。未了解情况的人可能会误认这些人属于黑社会组织。

长达16分钟,几名男子对陈玉莲进行的攻击从未停歇,她的腹部、背部以及四肢都遭受了严重的重击,险些丧失生命。看着蜷缩在地的陈玉莲,光头男可能认为对方已无力还手,便带领伙伴离去。

他们的行为被门口的监控摄像头清晰记录了下来。男子们离开后,两名警察护送着陷入昏迷的陈玉莲前往湖北信访中心。

在回想完自己遭遇后,陈玉莲寻找到门口的守卫,向他们借用手机,联系到正在外地开会的丈夫黄仕明。丈夫听后,立刻怒火中烧。居然有人在白天,敢在省委大门前对政法委家属动手。

丈夫为其讨公道

为了给妻子寻求一个解释,黄仕明联系了政法委的上级,详细向对方陈述了事情经过。之后不久,被羁押的陈玉莲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她身受重伤,浑身青一块紫一块,多处骨折,还伴随脑震荡。许多人看到陈玉莲的伤势,都感到惊恐。究竟是出于怎样的仇恨,才会将人打至如此地步,简直是想置人于死地。

陈玉莲住院后,一组政委干部前来拜访,详细说明了对她实施袭击的几人身份。实际上,他们是身穿便衣的警察,专门被派往信访中心,以维护秩序。

每当信访中心发生争执或有人强行闯入,他们都会介入以维护秩序。然而,他们意外地误伤了陈玉莲。今天他们前来,目的是向陈玉莲道歉,并确保对那几人进行严惩。

得知身份不一般后前来道歉

尽管几位领导一直以友好的口吻向陈玉莲道歉,但陈玉莲及其家人表现出的态度并不融洽。特别是陈玉莲的妹妹,她已查看监控录像,确认自己姐姐并未有不当行为。

相反,是那些人毫不客气地对待她姐姐,整个过程异常残酷,显然将姐姐视若无物。今天这一事件的发生,若非自己姐姐地位不一般,他们恐怕根本不会提出道歉。

在事件发生后的几天里,涉事的人多次上门道歉,请求陈玉莲的谅解。甚至动用了自己的家人,表示自己受到处分将损害单位的荣誉,同时也会对个人生活造成影响。

但在求情的过程中,他们似乎忽略了自己当初的行为,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给陈玉莲带来了何等严重的伤害。

事件影响

该事件的影响巨大,一经媒体报道,立即在民众中引起激烈争议。受到舆论压力,为安抚民情,2010年7月29日,武汉市公安局发布了一份通报。

相关领导接受了通报批评和书面检讨,涉事的六名民警也被开除并受到处分。但民众对这一结果仍存在争议。

这起错误袭击案引发了许多争议,这些争议涉及政府和公安系统的声誉。首先,作为警务人员,他们的职责是保护人民,为人民服务。

尽管这六名便衣警察的职责是维护信访中心的秩序,但在观看监控时,清晰地可见,陈玉莲只是在原地打电话,没有大吵大闹。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六人认为陈玉莲妨碍了公务,破坏了现场秩序。即使陈玉莲真的干扰了公务,六名警察完全有口头提醒的方式,为何却要诉诸暴力呢?

而且,六人一起对待一个年事已高的女性施暴,无论怎样看,都难以将其视为公务执行。如果不是因为陈玉莲的特殊身份,这些人或许不会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过度,也不会自发向陈玉莲道歉。

结语

此次案件或许可以间接反映,这是他们常见的应对方式,对于前来拜访的民众,可能同样会采取类似手段,但与陈玉莲不同的是,这些民众可能无缘获得道歉。

总之,此事件充当了暴力维稳的典范。作为人民警察,应专心致志为人民服务,捍卫人民权益,而非将人民视为虚构对手,滥用职权。

标签: